一年的快递业务量超过200亿件,消耗31亿条编织袋,快递用胶带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快递大国”,然而,民众享受便捷服务,商家收获利润的同时,却给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中研网讯:
又到一年“双11”,一场购物狂欢过后,留下的是“天量”快递垃圾。这些垃圾该如何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该怎样解决?绿色快递何时才能实现?一系列现实又紧迫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快递包裹每年产生数百万吨垃圾 胶带绕赤道425圈
据国家邮政局今年10月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包装年耗用量惊人,2015年共消耗快递运单约207亿枚、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约31.05亿个、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这其中,仅胶带总长度就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快递垃圾背后的无奈
——货运存风险 电商被迫“过度包装”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通常,一件网购商品送到顾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不少电商为了运输安全,都是选择“宁多勿少”。
在某网站出售保健品的一名电商表示在发货前,有专门的人员在仓库进行打包处理。由于保健品很多是玻璃瓶装,包装员会在包装箱内放大量填充物,保证运输安全,而一旦发生损坏,店家要承担全部损失。
——环保包装物料身价高 难受快递、电商青睐
由于环保可降解的包装物料价格较高,出于成本考虑,不少电商和快递企业的外包装还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以快递包装中需要大量消耗的胶带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快递包裹都是用不可降解胶带,而非环保可降解的牛皮纸胶带。
一捆全长约265米、宽6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10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格和长度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40元,这样悬殊的差距自然令环保包装材料难以受到青睐。
快递垃圾究竟有多大隐患?
资源巨大浪费 焚烧后产生大量污染物
不少人认为,快递包装大部分用的是纸箱,这些纸箱被回收以后依然可以捣碎、回炉、再利用,但其实这背后仍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估算,每1吨废纸回炉化浆能生产0.8吨的再生好纸。也就是说,1吨可重复利用多次的纸箱如果用一次就扔掉,即使能100%回收纸浆,最后也只能得到0.8吨的新纸盒纸箱,剩余0.2吨的缺口,仍要靠砍树伐木来解决。而生产过程中还会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污染。
另外,包括透明胶带、空气囊、塑料袋等在内的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
绿色快递离我们还有多远?
来自国家邮政局的预测显示,2016年中国将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到2018年将达500亿个包裹。快递“爆仓”的背后,是数以百万吨记的“天量”垃圾,绿色快递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此前,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上取得突破。
“目前我们的快递包装材料主要是纸张,塑料,玻璃,金属,木头,竹子等,每年由于包装不妥当、不规范造成的损耗,或达1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快递包装再次开发利用能力偏弱、包装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突出。他强调,解决快递垃圾问题是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物流业、快递业主管部门下发规范性文件,更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包装材料研发与回收,鼓励快递企业回收包装等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此前也表示,针对快递、电商的包装标准,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明确快递行业的运输包装环保标准;明确包装中使用的各种非降解材料的数量标准等。另外,可以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快递包装的市场行为,提高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鼓励回收利用等。
“落实绿色快递主要是靠市场主导,同时要制定行业标准、包装材料标准,还要号召包括消费者、卖家在内的包装使用人响应环保需求。”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快递的实现,不仅需要快递企业推进,更需要消费者、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